
《半世缘》
2012年,导演康世伟前往色达准备进行一场心灵的进化之旅。在素食馆用餐时,他偶遇了藏族喇嘛索达。索达张口就问:“你喜欢黑格尔吗?”一场奇妙的拍摄之旅就此开始。
索达在仓央嘉措诞辰三百年后降生人间,他热爱写诗,幻想成为另一个仓央嘉措。他和妹妹秋吉一起长大,而妹妹四岁的儿子俄朵是一位聋哑人。2015年,康世伟完成了纪录片《诗之一生》,记录了索达在山谷中的修行,以及他们一家对藏地文化的坚守。
可令他震惊的是,2016年,索达居然爱上了一位女子,选择了还俗,完全颠覆了《诗之一生》中的形象。康世伟决定继续记录,于是在2019年完成了另一部纪录片《轮回情》。而还俗之后,妹妹秋吉因病逝世,并将聋哑人儿子托付给了索达,索达再次面临人生的新选择。
2020年,康世伟将素材重新组织和剪辑,完成了这部记录着索达还俗,与家人、爱人和自己半世因缘变迁的《半世缘》。片中呈现了多种美学类型的影像,生活跟拍采用特别纪实化的私影像风格,而索达读诗时则采用了色彩丰富的浪漫主义风格。
《掬水月在手》
叶嘉莹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扮演承前启后的重要角色,影响几代文人学者,包括白先勇、席慕蓉、施淑、柯庆明、陈若曦等。在北美时期,她引用西方文学评论方法诠释中国诗词,为西方学者打开面向中国古典诗词的研究道路。结缘南开后,她持续为传承文化而努力,特别强调「渗透性」学习方式对诗词教学的意义。2024年11月24日,叶嘉莹去世,享年100岁。
本片将带领观众认识这位写下传奇的叶嘉莹。
《翻开每一页》
编辑和作家的关系是什么?是相互成就,也是相互博弈。
美国有这么一句流行语:每个美国人的书柜里都有一本罗伯特·卡罗的《权力掮客》。而如今86岁的罗伯特正在努力完成他的杰作《林登·约翰逊时代》的最后一卷,与他合作的编辑是91岁的罗伯特·戈特利布。
罗伯特·戈特利布出版过很多畅销书,例如《第二十二条军规》《宠儿》《锅匠,裁缝,士兵,间谍》和《大地惊雷》。而这也不是他与罗伯特·卡罗的第一次合作,从二十世纪到二十一世纪,两名知识分子共同走过漫长的岁月,他们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政治家、作者和读者。
本片的导演是罗伯特·戈特利布的女儿,也是某种程度上的家庭影像。
《但是,还有书籍》
「我们的图书馆」
图书馆是一个城市最安静的角落,保存着文明的火种,也滋养着未来的新知。博尔赫斯曾说:“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样子。”那图书馆员岂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本集将为您讲述。
「成为漫画家」
九十年代,漫画开始在中国流行。最初,日漫独占鳌头,国内的画师纷纷模仿。渐渐地,他们摸索出了一条带着中国印记的创新之路。
「词语摆渡人」
翻译是词语的搬运工,文化的摆渡者,他们被誉为盗取天火救济人类的普罗米修斯,也被视作文学界的苦力。他们在一字一句的爬梳中,更新着语言的艺术,重建起打通世界的巴别塔。
「出版人的日与夜」
打磨文稿,发现作者,他们是图书的助产士,也是直面风浪的行业掌舵者,是文明的传递者,也是务实的商人,他们就是出版人。《出版人的日与夜》就为我们讲述了三位出版人的故事。
「文学的现场」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作家却是少有的时时回望的人。他们回到山林,回到乡村,回到曾经的工厂。他们书写世界,也重建世界。写作者在哪里生活,哪里就是文学的现场。
「从纸上到路上」
从阅读出发,张辰亮,杨潇,塔可三位读书人和创作者带着各自的好奇与疑问踏上一场通往过去的时间旅行。
「二手书的奇幻漂流」
书从一诞生便开始了奇幻之旅,从书店到读书人手中,从一个书房到另一个书房,他们在漫长的岁月中辗转流徙。旧书不是人们印象中“论斤称”,他们承载着诸如历史、文化、时间、缘分等等价值和意义。
「设计师的纸上王国」
为无形的思想构建形态是书籍装帧设计师的使命,他们通过精心的思考和缜密的编排进行着内容与形式的实验,在纸上建筑起一个个王国,为文字与图像赋予新的价值。
「绘本中的奇妙世界」
绘本是成人送给孩子的一份礼物。绘本的力量不是征服王国或成为一个成功人士,它的力量总是在微小的事物上呈现它的魔法。只有孩子的心被这种力量润泽过,才能在遇到孤单、死亡,叛逆的时候,找到光明。
1.参加活动的所有读者均需报名入场,一人一座,每场限坐60人,请为随行人员报名。
2. 请报名成功的读者提前5分钟到场,迟到者视为放弃名额,座位将开放给现场轮候的读者。
3.报名后如需取消,须在报名截止前操作,过时则无法取消,请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报名。
4.12岁以下儿童必须在家长陪同下参加活动,请家长看管好自己的小孩,以免打扰其他观众。
5.观影期间请勿携带食物或有色饮料,请勿录屏,请勿玩手机,遵守放映秩序。